安徽师大万名学子共上一节“行走的思政课”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

分享到:

安徽师大万名学子共上一节“行走的思政课”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

2024-09-15 04:31: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8月15日,清晨的阳光洒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的大街小巷,一场关于党的民族政策的宣讲正在北园社区进行。这是安徽师范大学“团结花开”边疆少数民族学子理论宣讲团队成员马文轩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的专题理论宣讲。   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实践团在新疆、西藏两地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调研,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河,在实践中感知中国。今年暑假,安徽师范大学1.1万余名青年学子参加社会实践。他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特长,以“自找苦吃”的精神,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奉献社会中,彰显青春使命担当。   红手印“按”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乡村如今呈现振兴新气象   一间茅草屋,一张小方桌,一盒红印泥……安徽师范大学2022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冯浩宇站在小岗村旧址前,看着当年小岗农民按下的红手印。“小岗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当年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凝聚在一起按下这手印?40多年的风雨兼程,如今又有怎样的新谋划、新发展?”带着问题,今年暑假,冯浩宇和他的团队一起找寻答案。   曾经的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我们想摆脱这样的生活。1978年,我35岁,我和其他17户村民在严立华家按下红手印,立下生死状,将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搞起了‘大包干’。”“大包干”18位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已经81岁了,但和同学们谈起这段往事时,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住房,有家电,日子过得很好嘞!”关友江开心地告诉同学。   “改革不停步”,这始终是小岗与时代同行的法宝。实践队成员参观了“当年农家”旧址、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等地,走在“希望大道”上,看着绿油油的麦田和成排连栋的乡间别墅,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小岗村在现代化农业和新科技的推动下释放出的活力与朝气。   “小岗村的‘红手印精神’是‘敢为人先、无私奉献、勇挑重担’的精神,铭刻着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映照着共产党员不变的初心。”冯浩宇感慨,这是小岗村村民为实现乡村发展、乡村振兴而发自肺腑的表达,更是一种传承。   “我们00后也想接过这一接力棒,继续传承小岗精神!”安徽师范大学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汪永超和队员们走进小岗村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民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方式、农业技术应用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运用专业知识向农民介绍了现代化农业技术应用方法和旅游产品推广策略,同时科普一些安全生产知识。   实践调研日前结束,同学们也在加紧撰写调研报告。“以前,只在书本上了解小岗村的故事,这些天让我更加理解了‘小岗精神’的内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吹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奋进号角。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也要敢闯敢试,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希望的田野上。”汪永超写道。   自力更生科技创新,开辟低空产业新航向   无人机送外卖、乘坐通用飞机上下班、飞行员培训、应急救援指挥……近年来随着通航产业的飞速发展,低空经济被列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成为产业发展新赛道。   “这一架架‘科技感’十足的飞机,真让人感到震撼!”今年暑期,安徽师范大学赴芜湖市航空产业园创新生态系统主题调研(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芜湖航空产业园,了解飞速发展的通航产业。   2013年,芜湖航空产业园在湾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