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内镜护航: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诊疗新选择

分享到:

科普|内镜护航: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诊疗新选择

2024-09-14 20:34: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随着消化道早癌的科普、大家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提高,做胃肠镜检查的人也越来越多,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发现率也逐渐增多。当你做好胃肠镜,拿到报告以后,如果发现诊断里写着“胃黏膜下肿瘤”或者赫然映入眼帘三个大写字母“SMT”时,你是否有些慌张,或者有些迷茫?本文就跟大家来聊聊关于“黏膜下肿瘤”的那些事儿。这里首先告诉大家的是,这种肿瘤,不是我们常说的“癌”,它是一大类肿瘤的统称,大部分是良性的,少部分是需要提高警惕的。

一、什么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s)是指来源于胃肠道黏膜肌层、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的隆起性病变。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2/3发生在胃部,其次是食管、十二指肠和结肠。一般情况下,小于2cm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在内窥镜检查时偶然发现。然而随着肿瘤增大,可能会出现腹痛、胃肠道梗阻、出血或穿孔等症状。根据其组织来源,黏膜下肿瘤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平滑肌肿瘤、脂肪瘤、血管瘤、胃肠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表现为良性。其中胃肠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转化的潜力,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恶性转化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2、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常见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胃肠道黏膜下肿瘤根据病理,分为很多的类型,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治疗后的效果是不同的,常见的几种病理类型如下:

1、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好发于40-60岁人群。平滑肌瘤大多为良性肿瘤。由于此类肿瘤生长缓慢,因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部分肿瘤比较大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消化不良、腹胀或腹痛等,但大多数时候是被偶然发现的。

2、胃肠道间质瘤:这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50-60岁多见,可能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胃和小肠。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大小和位置,大多表现为呕吐、腹痛、溃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它的恶性转化潜力比较高,因此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3、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于胃、小肠和胰腺。此类肿瘤可以分泌激素,从而导致与内分泌相关的症状,例如潮热、腹泻等。该类肿瘤也是潜在恶性肿瘤。

4、脂肪瘤:多见于中年人,通常也是良性肿瘤。常见于小肠或结肠。一般无明显症状,但是较大的脂肪瘤可能会引起肠梗阻的症状,如腹痛或便秘等。

5、血管瘤:可见于任何年龄,是由血管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血管瘤由于血供丰富,因此可能会引起局部出血,从而导致贫血、黑便等。

6,其他:除了以上病理类型,还有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异位胰腺、布氏腺瘤等等。

图1 各种病理类型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图片来源于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

3、 消化内镜技术是什么?它能做什么?

消化内镜技术是一种现代医学影像和治疗技术。它通过嘴、鼻子或肛门引入一根细长柔软并具有光学系统的管道进入消化道内部,允许医生实时观察到食管、胃、肠道等消化道的细微内部情况,从而能够精准诊断疾病,以及做各种病变的内镜下治疗,例如切除息肉、内镜下止血、取出异物等。目前内镜诊疗一般会选择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就是在安全高效的静脉麻醉下进行,麻醉后患者会进入睡眠状态,在内镜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不适,是一种安全又舒适的诊疗技术。内镜检查对于胃肠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着重大意义,已经成为现代消化道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4、 消化内镜诊疗的优势

1、 微创性:相比于传统的手术,内镜下治疗无需大切口,而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进入消化道内部进行诊疗。这明显减少了组织损伤和出血等。

2、 恢复快:由于内镜诊疗创伤较小,患者恢复时间较快。

3、 实时观察和治疗:在内镜诊疗中医生可以实时精准观察病变并即刻实施治疗。

4、 经济性:由于内镜手术创伤小且患者恢复快,因此患者一般可以在术后1-2天内出院。从而减少了住院费用和医疗资源的使用等。

5、 早期发现疾病:内镜技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的发现和预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存活率。

5、 消化内镜诊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有哪些适应症与禁忌症?

内镜下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常用的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经黏膜下隧道内镜下肿瘤切除术(STER)等,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这是手术均是通过口、肛门等自然腔道,由胃镜或肠镜进行手术,身体表面都是没有伤口的。

图2 内镜下切除胃黏膜下肿瘤(感谢:林新林绘制插图)

适应症:对于术前检查怀疑或术前活检病理证实存在恶性潜能的肿瘤,在内镜切除技术允许的前提下,考虑内镜切除,尤其是<2cm的肿瘤(如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瘤等),可优先选择内镜下治疗;有症状(如出血、梗阻)的黏膜下肿瘤,考虑内镜切除;对于术前检查考虑良性可能性大,但患者不能规律随访,或在随访期间内肿瘤突然增大,及内镜治疗意愿强烈的患者,可选择行内镜下切除。

禁忌症:较大的肿瘤、明确发生淋巴结转移或已经侵入其他组织或器官、肿瘤位置不适合(如肿瘤位置较隐蔽或靠近重要血管神经)、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较差、术后并发症风险高(如凝血功能障碍或近期服用了抗凝药等)的患者,内镜治疗前应谨慎考虑。

内镜手术前一般要完善超声胃镜和CT等检查,辅助判断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协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6、 内镜治疗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1、术后护理:

①术后根据手术方式,禁食1-3天,禁食期间住院补液,出院后建议先食用流质5天,再吃软质食物4周,避免刺激胃肠道。

②监测出血:出血是内镜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所以术后应注意是否发生呕血,观察大便颜色是否发黑或出现新鲜血液。

③疼痛管理:腹痛是内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比较轻微,胃部手术疼痛大多是因为胃酸刺激伤口引起,但是如果一旦出现剧烈腹痛,可能预示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此时应该立即干预。

④活动限制:内镜术后7-14天内应避免进行剧烈活动,这有助于降低术后延迟性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2、定期随访:为了确保切除部位愈合良好及监测肿瘤复发情况,一般建议术后病理为低恶性潜能肿瘤的患者在术后6-12个月应进行复查;术后病理为中高恶性潜能肿瘤的患者具有极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因此建议应通过多学科会诊讨论,考虑进一步追加手术、放化疗或靶向治疗。•

七、怎么预防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发生?

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发生与具体哪个因素有关,但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减少消化道肿瘤的发生,还是非常重要的。

1、健康的饮食习惯: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油炸食品;减少食用加工肉制品(例如香肠、培根等);适量饮酒。

2、保持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3、定期进行体检和内镜检查,对于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对于有家族肿瘤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内镜检查尤为重要。

内镜检查作为一项先进的医学技术,在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镜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安全和高效的治疗手段,还减少了肿瘤进展恶化的风险。通过这次对内镜诊疗黏膜下肿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才能够正确关注自身健康。

作者:时强 克地努尔·阿布来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

【编辑:叶攀】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国内新闻精选:

换一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